测试: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文章原链:[https:// | 文章原链:[https://news.qq.com/rain/a/20200422A0Q1WH00 点击查看原文] | ||
<div> | <div> | ||
<div>[[Image:48ba00bd7f2438b788df8464b8bff86c.jpg]] | |||
</div> | |||
<div>[[Image:f70264b164bfbd313fee57d343664c76.png]] | |||
</div> | |||
<div> | |||
监制:北野屎之父 | |||
</div> | |||
<div> | |||
《我是余欢水》 | |||
突然翻车了。 | |||
</div> | |||
国产良心剧被抨击夹带私货,因为一句台词而被冠上歧视女权的罪名。 | |||
<div>[[Image:14070c720bf4d6f1f1e63012bef09351.png]] | |||
</div> | |||
在豆瓣的评分区,出现了极端打一星和五星的浪潮。 | |||
<div> | |||
一星发言代表 | |||
</div> | </div> | ||
< | <div> | ||
五星发言代表 | |||
</div> | </div> | ||
< | 女权与反女权在评论区相互攻击,争得昏天黑地。 | ||
<div>在这场混战中,只有一点是确定的:时至今日, | |||
女权足以掀起一场论辩。 | |||
</div> | </div> | ||
< | <div> | ||
女权,这个被频繁提及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 |||
</div> | </div> | ||
< | <div> | ||
女权与反女权近一百年的缠斗,到底是在争什么? | |||
</div> | </div> | ||
或许这部《美国夫人》,能够给我们答案。 | |||
< | |||
<div>[[Image:b7441bc681bafcf9eb4b766c32ed740d.png]] | |||
</div> | |||
<div> | |||
凯特布兰切特首次出演电视剧,品质保证 | |||
</div> | </div> | ||
< |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 ,当时,女权运动风起云涌。 | ||
在《平等权利修正案》几乎就要全国通过时,一位反女权领袖的出现,直接导致这次女权运动的失败。 | |||
<div>[[Image:19476ed50fcf5668e2f1e99d3ea155bd.png]] | |||
</div> | |||
时间回到1970年,美国女性的处境十分尴尬。 | |||
在高速发展的资本社会,中产阶级女性被包装成精致的洋娃娃。她们看似在消费主义浪潮中如鱼得水,实际上逐渐沦为男性注视下的“商品”。 | |||
比如开场片段,政治家们的妻子身穿泳装走秀,为男性聚会助兴。当主持人介绍她们时,只会说这是哪位政治家的爱妻。 | |||
她们光鲜亮丽的上台,却永远要站在一个男人的阴影之后。 | |||
<div>[[Image: | <div>[[Image:34c8e9c1fc6cdcf70fda7de483d9f75b.png]] | ||
</div> | </div> | ||
她们在后台的谈话,攀比的是各自丈夫政治上的输赢,而非自己的事业与生活; | |||
<div>[[Image: | <div>[[Image:5e58274193e0b84ee4f6c383cabce628.png]] | ||
</div> | </div> | ||
当时的男性普遍认为,成功男士就应该找一个低龄女性结婚。 | |||
<div>[[Image: | 谁能捕获到更年轻的猎物,谁就在雄性荷尔蒙的比拼中拔得头筹。 | ||
<div>[[Image:974ebba355709de0c87809f357beb66d.png]] | |||
</div> | </div> | ||
<div> | <div> | ||
被控制、被物化、被污名化,女性群体的不满不断发酵,有一部分女人先觉醒了。 | |||
</div> | </div> | ||
<div>1971年,国会议员重新提出了 | |||
ERA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 | |||
。 | |||
</div> | </div> | ||
这项修正案,早在1921年就已经被提出过。它试图让男女在离婚、财产、就业等方面实现平权。然而,修正案最终还是在保守派民主党人的反对声中,逐渐销声匿迹。 | |||
<div>[[Image: | <div>[[Image:329ebdaee490aa92b5e38a86288379f1.jpg]] | ||
</div> | </div> | ||
< | 借着20世纪60年代第二波女权主义的后劲,推动各州批准ERA的运动卷土重来。 | ||
<div> | |||
她们呐喊自己的诉求:女性是时候摆脱家庭和母亲身份的束缚,活出独立的自己了。 | |||
</div> | </div> | ||
< | 她们的诉求分为三个方向: | ||
<div> | |||
1.要求政治权力 2.反对婚姻束缚 3.堕胎合法化 | |||
</div> | </div> | ||
在剧中和历史上,这三种诉求都有着各自的代表人物。 | |||
<div>要求政治权力的,是美国第一位国会黑人女性议员 | |||
雪莉·奇瑟姆(Shirley Chisholm) | |||
<div>[[Image: | ,她也是第一个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总统竞选的黑人女性。 | ||
</div> | |||
<div>[[Image:485bae55e06993fc446a94e0f11ac0d4.png]] | |||
</div> | </div> | ||
< | <div>她曾在演讲中直言: | ||
“我一生中作为一名妇女受到的歧视要比作为一名黑人多得多。” | |||
所以,她要站出来为女性和种族夺取政治权力。 | |||
</div> | |||
<div>[[Image:0640208c60c6236aef5e6aa2d597c61d.png]] | |||
</div> | |||
<div>强烈反对婚姻制度的,是被称为 | |||
“现代妇女解放运动之母”的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 | |||
。 | |||
</div> | </div> | ||
< | <div>[[Image:af217983b232106813b40220ced68322.png]] | ||
</div> | |||
她最著名的著作《女性的奥秘》,是当时女权运动圣经般的存在。 | |||
<div>[[Image: | <div>[[Image:85fa0c036f7abc6b950d506bbf1b3404.png]] | ||
</div> | </div> | ||
< | 她在书中写道:“作为家庭主妇的女性,常常把自身价值的实现转嫁到别人身上,希望通过对丈夫、孩子的照料、将情感寄托在丈夫、孩子身上,以他们的成功作为自己的成功。” | ||
<div> | |||
最后她连同这本书,成为点燃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的导火索。 | |||
</div> | </div> | ||
带着标志性眼镜的女权主义领袖格洛丽亚,则是争取女性堕胎权的先锋。 | |||
<div>[[Image: | <div>[[Image:6f57e404f81893cc13b0bd7e4b21ca9e.png]] | ||
</div> | </div> | ||
因为她曾经未婚先孕,而当时美国堕胎法没有通过,只能独自远赴英国。 | |||
<div>[[Image:d81d63640dff8d2d4d1a6f1ab9c46ad6.png]] | |||
</div> | |||
<div>角色的原型 | |||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Steinem) | |||
,也在自传中的开头提到了这件事。 | |||
</div> | </div> | ||
她回忆这位医生当时对她说过的话:“你必须向我保证两件事。首先,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的名字。其次,去做你想做的任何事。” | |||
<div>[[Image: | <div>[[Image:963e01beac4c5504a9fb945c5a908971.png]] | ||
</div> | </div> | ||
< | 女性对权利的诉求交织在一起,让女权圣火越烧越旺,ERA连续收获了多个州的批准通过。 | ||
<div> | |||
然而,正当她们庆祝首战告捷时,阻碍的声音也越来越壮大。 | |||
</div> | </div> | ||
< | <div> | ||
并不只是男性,还有一群反对女权的女性出现了。 | |||
</div> | |||
<div>[[Image:5431234c2d0c88251e1124f70be25593.png]] | |||
</div> | |||
<div>凯特·布兰切特扮演的 | |||
菲利丝·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 | |||
,就是那个出人意料的反女权领军大魔王。 | |||
</div> | </div> | ||
< | <div>[[Image:01f5e1d1695aedebf3bee7bfd0a48f69.png]] | ||
</div> | |||
她在这场女权运动中,扮演着一个反革命的角色。 | |||
<div>[[Image: | 她认为性别歧视是女性为自己的失败找的借口,这种话放到今天,就是政治不正确的活靶子。 | ||
<div>[[Image:3ddd593e3569218dd4ddca4e9222296b.png]] | |||
</div> | </div> | ||
< | <div> | ||
那么在她的观念里,女性平权法案到底错在哪里? | |||
</div> | </div> | ||
施拉夫利用一场精彩的演讲解释了她的观点: | |||
<div>[[Image: | 平权法案没有考虑到家庭主妇的处境,少数精英团体正在用“女权”的名义,打击家庭主妇的存在,瓦解了美国传统家庭观念。 | ||
在精英们的眼中,家庭主妇们别说女人,连独立的“人”都算不上。她们的平权运动,其实只是为了一小部分女性而平权。 | |||
<div>[[Image:f8bd594f1817bf571d7fc91474c1f8a6.png]] | |||
</div> | |||
女权运动声称是为女性争夺更多的选择权,但如果你敢选择待在家里做全职妈妈,你肯定是脑子秀逗了,你就是心甘情愿选择做婚姻和父权的奴隶。 | |||
<div>[[Image:0157972ad0b161c191fbd4510bf73a90.png]] | |||
</div> | |||
<div> | |||
所以她提出口号:反对夺走我们的特权。 | |||
</div> | |||
<div>她所说的“ | |||
特权 | |||
”,指的就是那些被保护的“妻子”、“母亲”和“女儿”,她们作为弱势群体,受到家庭和全社会的照料。比如保障女性最低工资与最高工时,防止女性从事高危工作等等。 | |||
</div> | |||
<div>[[Image:3d3c430b875a284ad19894d31c4529b9.png]] | |||
</div> | |||
<div>如果男女之间的社会性与生理性差异被抹掉,对于女性来说,将迎来 | |||
另一种形式的末日 | |||
。 | |||
</div> | |||
男女平权是否意味着女性也要被征兵?是否会出现男女共用的厕所? | |||
如果ERA通过,是否会让激进派胆子越来越大,取消赡养费、儿童抚养费以及寡妇的社会保障金额? | |||
<div>[[Image:971afe3bb61bf25f7658cbea19c2bf1f.png]] | |||
</div> | |||
<div> | |||
主妇们举起口号“如果女性被征兵,谁来照顾孩子和家庭?” | |||
</div> | |||
所以,在这位“反女权”斗士看来,她所做的并非剥夺女性权利,而是把女性正当特权“还”给她们。 | |||
<div> | |||
也许你会问,难道她就没有受过性别歧视吗? | |||
</div> | |||
<div>[[Image:dbdf0129fe82b26328d2c0e920783bfd.png]] | |||
</div> | |||
并不是。 | |||
她受邀接受电视台采访,理智专业地描述苏联核战略布局时,被男主持人突兀打断。 | |||
<div>[[Image:7c6d2031d17eb760cb813ff16099238c.gif]] | |||
</div> | |||
她想投身政治运动,参加竞选,却得不到政治家丈夫的认可和支持。 | |||
<div>[[Image:7fa9e4bb20ca87ffedf40b95d3970ab3.png]] | |||
</div> | |||
作为国防专家,与男性议员开会时,她却被要求代替文秘做会议记录,因为“你可能是这里笔迹最好看的”。 | |||
没人在乎她对苏联核弹有多精通,因为女性天生就是细心的秘书。 | |||
<div>[[Image:7c435b92d34cc45469d6224d0b734af5.png]] | |||
</div> | </div> | ||
< | 在政治博弈中的频频失利,让她萌生了通过“反女权”获得政治地位的想法。 | ||
<div>对于施拉夫利而言, | |||
她对个人权力的渴望,远远大于她对于女性权利的维护。 | |||
</div> | </div> | ||
< | <div>[[Image:3cd0d7879794dfa84bcbbbcfff72e448.png]] | ||
</div> | |||
事实上,角色原型施拉夫利,本身也是矛盾的化身。 | |||
幼年时,施拉夫利的父亲长期失业,母亲外出工作以养家糊口,属实是家庭主妇的反面。 | |||
<div>[[Image: | <div>[[Image:f5cb15c04e53d828616f2583f9ed906f.png]] | ||
</div> | </div> | ||
她本人积极反对女权主义、反对堕胎和同性恋合法化,却不得不承认长子约翰是同性恋的事实。 | |||
对于一个“反女权大魔王”的矛盾处境和复杂心理的描绘,正是《美国夫人》精彩的部分。 | |||
<div>[[Image: | 这部剧没有高高在上用自由派的观点讽刺施拉夫利,而是客观反省了这场女权运动的失败。 | ||
<div>[[Image:2729487eaa6a12d605a09d049a3d8959.png]] | |||
</div> | </div> | ||
< | <div> | ||
女权与反女权,虽然持有截然相反的立场,但她们都经历着同一种错乱。 | |||
</div> | </div> | ||
反女权的施拉夫利与男人谈论政治时,被秘书误以为仍是单身——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已婚女性似乎与政治无关。 | |||
她强调着自己的已婚身份,实际上却马不停蹄参加演讲竞选,从事着传统已婚女性不会接触的职业。 | |||
<div>[[Image:e14755be5e421143c66bd40829731070.png]] | |||
</div> | |||
而女权精英们为了争取男女平权,却妥协地迎合着男性社会审美,选一张漂亮的脸蛋作为竞选诱饵。 | |||
<div>[[Image:3f15a8ff1a2aec4010007876ace83734.png]] | |||
</div> | |||
施拉夫利声称女人需要以家庭为重心,但是却为了拉拢支持者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孩子。 | |||
<div>[[Image:f3a3ccef84d43764f79b80518d8b0464.png]] | |||
</div> | |||
而女权分子嘴上喊着婚姻和家庭是坟墓,实际上工作也会带着孩子去。 | |||
<div>[[Image:93f184c78c401430a5e3e0247afc9086.png]] | |||
</div> | |||
在施拉夫利引以为豪的“传统家庭”中,她不得不忍受着丈夫的控制。 | |||
哪怕上班一整天疲惫不堪,却还是要回家满足丈夫的性需求。 | |||
而女权领袖夜晚回到空荡的家里,看着黑白爱情电影,也会扛不住孤独和寂寞。 | |||
她们代表着女性的两种选择: | |||
一种选择了家庭。她们拥有了父权的保障,却也真切感受着家庭生活的束缚。 | |||
另一种选择了事业。她们拥有了自己想要的自由,但也面临着无法割裂的孤独。 | |||
<div> | |||
两个选择都没有错,但是在当时,她们为了自己的诉求走向了政治对垒。 | |||
</div> | |||
<div> | |||
反女权的家庭主妇们做好面包送给男性委员 | |||
</div> | |||
<div> | |||
女权成员的胸口,挂着“vaginal politics”的胸牌 | |||
</div> | |||
女权运动在追求平权的路上,抛弃了作为家庭主妇的那部分“姐妹”。 | |||
而反女权的女性,要重拾自己作为男性附庸的特权。 | |||
双方都有自己的合理之处,也都有着各自难以逾越的局限。 | |||
《美国夫人》穿插了反女权和女权主义的两方视角,让观众得以窥见一个更完整的女权运动现场。 | |||
<div> | |||
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团体走上同一段阶梯 | |||
</div> | |||
甚至海报上的标语都点明了这场对垒的本质: | |||
<div> | |||
并非关乎平等,而是关于权力的角逐。 | |||
</div> | |||
在女权运动的背后,远远不只是性别问题,而是政治。 | |||
<div> | |||
在美国历史上,女性关于争取“权利”与“权力”的故事,比剧中更加曲折艰难。 | |||
</div> | |||
1977年,在女权运动的推动下,ERA平权修正案获得了38个州的批准。在所有人眼中,这项修正案的通过已成定局。 | |||
直到保守派女性领袖施拉夫利出现,成功动员了维护传统家庭的妇女们,导致修正案最终没有通过。 | |||
<div> | |||
施拉夫利手举“STOP ERA”的抗议条幅 | |||
</div> | |||
此后,受到反堕胎合法化运动的影响,共和党自1980年起,就站定反堕胎、反平权的立场,并且自里根之后的共和党总统,都对平权修正案持否定态度。 | |||
自特朗普当选总统后,保守派 "捍卫生命" 的反堕胎阵营声势大振。《使女的故事》成为警醒美国人的魔幻现实:我们需要时刻警惕保守派的反扑。 | |||
而《美国夫人》的出现,用焕然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场轰轰烈烈数十年的权力斗争。 | |||
当政治正确成为白左语境下的准则时,这部剧用“不那么政治正确”的人物,向所有正在进行中的女权运动发问: | |||
女权运动帮助女性实现了自我价值,摆脱了父权社会的控制。但在推动女权的路上,传统家庭中的女性受到的隐形伤害呢?我们应该抛下她们吗? | |||
就像《82年生的金智英》,韩国社会把家庭主妇定义为丈夫的寄生虫,却无人正视主妇们的劳动价值。 | |||
极端女权主义其实也是一场道德绑架。要求所有女性都寻求绝对的独立自主,和要求所有女性都在家相夫教子,在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 |||
女权运动又该如何把握这其中的平衡? | |||
真正的“女权”,是赋予女性选择的自由:选择成为母亲,选择走向职场;选择成为女权领袖,选择成为家庭主妇。 | |||
<div> | |||
女性只有摆脱了所有定义的束缚,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 |||
</div> | |||
<div> | |||
参考文献: | |||
</div> | |||
[1] 《平等权利修正案》维基百科 | |||
[2] 西蒙娜·德·波伏娃著. 陶铁柱译. 第二性[M]. 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 |||
[3] 凯特·米利特著. 宋文伟译. 性政治[M].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 |||
[4] 贝蒂·弗里丹著. 程锡麟译. 女性的奥秘[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 |||
[5] 俞彦娟. 从美国平权修正案的争议看男女平权和母亲角色[J]. 浙江学刊. 2007(3). | |||
<div> | |||
设计/视觉:YAN | |||
</div> | |||
<div>[[Image:33e999e2254a0c779771d3190d4452a8.jpg]] | |||
</div> | |||
<div> | |||
点击出拳 | |||
</div> | |||
</div> | </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