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和反女权
文章原链:点击查看原文
女权和反女权:
西方国家的女权运动,最早出现在大约200年前左右。我们现在经历的男女对立和冲突,跟人家比起来,基本属于小儿科。
最早的女权运动之所以出现在大约200年前左右,是因为之前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瓦特改良了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逐渐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释放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其中有些岗位,比较适合女性工作。
很多女性开始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经济独立能力变得越来越强。
以前是天大地大,老公最大。但自从自己挣钱后,腰杆变直了,心态变化了,看男性不再那么顺眼了,并且开始怀疑人生,觉得自己为什么要对男性百依百顺,肯定是什么地方出现了差错。
美国的第一届妇女权利大会,在1848年7月召开,并且通过了《妇女权利宣言》。核心的目标是,仿照美国的《独立宣言》蓝本,要求实现男女平等,妇女要有投票权。随后,英国、法国、德国、芬兰、挪威、加拿大等一系列西方国家的女性群体,纷纷跟进,成立各自的妇女组织,要求争取跟男性平等的地位。
大家要知道,西方国家的女性,以前没有投票权。
不过,这些运动的结局有些悲催,很多女权运动者被逮捕。
因为在此之前的女性地位,非常低。或者换句话说,无限接近于零地位。用中国的语境话术来讲,基本等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虽然在那个时代,中外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弱,但是都属于父权社会,整个社会在对待女性方面,几乎是一样的。
比如,英国基督教会礼仪认为,“女人的意志应服从男子,男子是她的主人,也就是说,女人不能按她自己的意志生活,离开了男人,她既做不了任何事而且也干不成任何事。男人怎么做她就怎么做,她应把男人当做主人来侍奉,她应畏惧男人,服从和臣属于男人。”
这段描述,是不是跟中国封建礼教下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有些相像?
很多女权运动者跑出来反抗后,直接被国家机器抓进了牢里。
有些女权运动者也非常杠,入狱后绝食,以死抗争。为了避免出现人道主义灾难后果,英国为此还曾通过一项法令,叫做猫捉老鼠法令。意思是,如果有女权运动者绝食,以死抗争,为了避免绝食死在牢里,可以先把她放出来,让她自行休养。等身体恢复后,再以同样罪名把她抓进去,继续服刑。
为什么叫猫捉老鼠法令呢?
因为有点像猫捉老鼠,抓了放,放了抓,一切尽在掌控。所以这部法令,便得了猫捉老鼠这样一个绰号。
在这个阶段,女权运动基本以失败告终。
这大约是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左右开始的事情,史称第一波女权运动。到了20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第二波女权运动。
第二波女权运动发生在二战结束初期。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美国成为妥妥的世界老大,并且带领欧洲进入极度繁荣期。由于红利爆发,欧美国家物质水平出现大幅度飞跃,很多女性获得大量工作机会,经济独立能力不断获得巩固,于是开始爆发第二波女权运动。
女权运动的诉求,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统一,而是有些分散。主要体现在,要求完全的性权利、生育权利、薪资平等权利、自由堕胎权利、职场晋升权利、家务分配权利、产假权利等,反对性骚扰,反对性暴力,反对家庭暴力,反对物化女性,反对性别歧视,反对父权。
更进一步的,有些女性在这些基础上,提出要求争取母权。母权是一个跟父权相对应的概念,即建立由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形态,领导权由女性所掌控。
在第二波女权运动爆发后,出现了反女权运动。
我猜测,反女权运动的中坚力量,应该是男性。估计很多男性受不了,于是便组团开始进行反女权运动。
反女权运动的核心诉求是,认为女权运动破坏了由上帝规定的男女角色分工秩序,颠覆了美国传统家庭观念,并最终将瓦解美国的传统家庭,是美国道德水准严重下滑和一系列家庭危机的罪魁祸首。
在第二波女权运动开展之后,美国的离婚率不断攀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离婚率一路猛涨,大有直逼50%的趋势。在1960年时,美国单亲儿童总数为24万左右,但到了1983年时,单亲儿童总数达到370万左右。经过短短20多年,数据增长10倍不止。
从1970年到1984年间,美国单亲母亲家庭,从550万左右猛增到990万左右,增加了80%左右。
在女权运动冲击下,美国传统世俗观念不断受到冲击,传统男女相处模型被不断瓦解。在保守派和受不了女权运动的人士看来,女权运动是整个社会的敌人。
为了反对女权,各派势力联合起来,进行轰轰烈烈的反女权宣传和各种活动。他们对各种女权活动进行猛烈抨击,认为男性和女性本身便存在生理特性的不同,应该回归到“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模型。
并且用女权主义者常用的策略进行反击,说女权运动的终点,是女性逐渐失去男性的庇护,不得不在家庭和工作中来回奔波和忙碌。对于一些没有工作能力和经验的女性来讲,女权运动不会给她们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把她们抛向市场,在自由竞争中落于下风,夺走她们在丈夫供养下做家庭妇女和母亲的权利。
女权运动会让男性不断去责任化,让一些离婚的单亲母亲生活,变得愈加困难。
如果女权运动不断进行下去,女性最终也将跟男性一样,被征召入伍,送到战场跟敌人进行军事战斗。女性在生理特征上跟男性本来便有区别,不应该从事这些活动。
凡此种种。
这些说法,赢得了一些女性群体的支持。
除此以外,反女权主义者还通过给女性设置职场障碍,来进行斗争。比如,很多公司或单位,大幅度裁减女性员工,且不招收女性员工。有些男性反女权主义者,还通过百般刁难的方式,让女性无法顺利进入职场。
反女权主义者还通过道德评价的方式,对女权主义者进行反击,比如说她们是“福利女王”,是“个人道德自律缺损”的人(感觉跟中国互联网语境下的“捞女”这个词,有点异曲同工)。
总之,女权运动者和反女权运动者之间,斗的是轰轰烈烈。
反女权运动的兴起,重挫了女权运动的发展。一是严重分散了女权运动的话语权,二是严重破坏了女权主义者的形象,很多女性开始害怕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或者跟女权主义有什么关联,三是造成了部分女性在职场生存的困难,不得不回归家庭,对男性产生更多依赖。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女权主义者在推动制定和修改法律方面,陷入了停滞。在女权运动一马平川时期,很多偏向于女性的法律被通过。但是,在反女权运动的打击下,这些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工作,陷入停滞。
再往后,很多具有一定结婚意愿和能力的欧美男性,开始用脚投票,选择外娶。他们纷纷去找那些他们认为更加传统和保守的亚洲女性,作为结婚对象,而不是选择本地白人女性。
这导致,白男配亚女,逐渐成了一个普遍现象。
在第二波女权运动之后,又出现过第三波、第四波女权运动。基调和核心诉求,其实差不多,只不过是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包装下,新瓶装老酒,借助多元互联网和技术等,开展活动,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