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反女权网
搜索
搜索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查看“评姜萍事件1”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简体中文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
评姜萍事件1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
管理员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转:https://weibo.com/2382064902/OEGB7adNB 姜萍这个事情其实挺简单的。六月份事情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知道真相了。但是当时很多网友还是很坚持的相信姜萍这件事情是真的。他们在等待所谓的“官方证据”,认为要官方盖棺论定了,你才能说这个事情是造假。 可是所谓的“盖棺论定”来得很晚。直到现在十一月了,才扭扭捏捏的出来。 为什么? 就是个面子问题。姜萍被当作典型宣传的太高了。太高了,就下不来了。 为什么偏偏是姜萍?她的指导老师在造假的时候,肯定也没想到这个事情影响会那么大。 阿里的比赛里面有无数很真实的案例值得去讲。比如有外卖员因为爱好努力学数学的,也有初中生真天才,十来岁就参赛出名的。 为什么是姜萍? 因为她是“中专生”。 我们国家长期在舆论上搞学历出身论。尤其是这几年搞教育分流,更是把很多家长搞得非常焦虑。觉得孩子上了中专,就前途无望。像姜萍这样的例子,正好可以被当作个人战胜逆境获得成功的例子。 但是哪怕她是真的,意义也并不大。这就和每年高考结束之后,去采访那些父母精神病导致贫困,孩子依靠个人天赋考上清华北大的案例一样,根本不存在普遍性。 只是舆论长期把这类故事当作阶层流动的标志,所以特别喜欢这样的故事而已。 普通人家,孩子读几年书,考考试,基本上就知道孩子是不是走读书考试这条路的人了。如果不是,那么读书的目标就应该是踏踏实实找份工作,让孩子能自食其力。 至于专业天才,那就是搞这个专业的人该去挖掘的事情。公立教育体系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用工需求,而不是孩子个人发展的。[[文件:1fabdf470ba88e1b5af8b295b33662d5.jpg]]
返回
评姜萍事件1
。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