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反女权网
搜索
搜索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查看“女权和反女权”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简体中文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
女权和反女权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
管理员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文章原链:[https://weibo.com/2032759640/Oj4fSl2bz 点击查看原文] 女权和反女权: 西方国家的女权运动,最早出现在大约200年前左右。我们现在经历的男女对立和冲突,跟人家比起来,基本属于小儿科。 最早的女权运动之所以出现在大约200年前左右,是因为之前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瓦特改良了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逐渐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释放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其中有些岗位,比较适合女性工作。 很多女性开始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经济独立能力变得越来越强。 以前是天大地大,老公最大。但自从自己挣钱后,腰杆变直了,心态变化了,看男性不再那么顺眼了,并且开始怀疑人生,觉得自己为什么要对男性百依百顺,肯定是什么地方出现了差错。 美国的第一届妇女权利大会,在1848年7月召开,并且通过了《妇女权利宣言》。核心的目标是,仿照美国的《独立宣言》蓝本,要求实现男女平等,妇女要有投票权。随后,英国、法国、德国、芬兰、挪威、加拿大等一系列西方国家的女性群体,纷纷跟进,成立各自的妇女组织,要求争取跟男性平等的地位。 大家要知道,西方国家的女性,以前没有投票权。 不过,这些运动的结局有些悲催,很多女权运动者被逮捕。 因为在此之前的女性地位,非常低。或者换句话说,无限接近于零地位。用中国的语境话术来讲,基本等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虽然在那个时代,中外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弱,但是都属于父权社会,整个社会在对待女性方面,几乎是一样的。 比如,英国基督教会礼仪认为,“女人的意志应服从男子,男子是她的主人,也就是说,女人不能按她自己的意志生活,离开了男人,她既做不了任何事而且也干不成任何事。男人怎么做她就怎么做,她应把男人当做主人来侍奉,她应畏惧男人,服从和臣属于男人。” 这段描述,是不是跟中国封建礼教下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有些相像? 很多女权运动者跑出来反抗后,直接被国家机器抓进了牢里。 有些女权运动者也非常杠,入狱后绝食,以死抗争。为了避免出现人道主义灾难后果,英国为此还曾通过一项法令,叫做猫捉老鼠法令。意思是,如果有女权运动者绝食,以死抗争,为了避免绝食死在牢里,可以先把她放出来,让她自行休养。等身体恢复后,再以同样罪名把她抓进去,继续服刑。 为什么叫猫捉老鼠法令呢? 因为有点像猫捉老鼠,抓了放,放了抓,一切尽在掌控。所以这部法令,便得了猫捉老鼠这样一个绰号。 在这个阶段,女权运动基本以失败告终。 这大约是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左右开始的事情,史称第一波女权运动。到了20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第二波女权运动。 第二波女权运动发生在二战结束初期。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美国成为妥妥的世界老大,并且带领欧洲进入极度繁荣期。由于红利爆发,欧美国家物质水平出现大幅度飞跃,很多女性获得大量工作机会,经济独立能力不断获得巩固,于是开始爆发第二波女权运动。 女权运动的诉求,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统一,而是有些分散。主要体现在,要求完全的性权利、生育权利、薪资平等权利、自由堕胎权利、职场晋升权利、家务分配权利、产假权利等,反对性骚扰,反对性暴力,反对家庭暴力,反对物化女性,反对性别歧视,反对父权。 更进一步的,有些女性在这些基础上,提出要求争取母权。母权是一个跟父权相对应的概念,即建立由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形态,领导权由女性所掌控。 在第二波女权运动爆发后,出现了反女权运动。 我猜测,反女权运动的中坚力量,应该是男性。估计很多男性受不了,于是便组团开始进行反女权运动。 反女权运动的核心诉求是,认为女权运动破坏了由上帝规定的男女角色分工秩序,颠覆了美国传统家庭观念,并最终将瓦解美国的传统家庭,是美国道德水准严重下滑和一系列家庭危机的罪魁祸首。 在第二波女权运动开展之后,美国的离婚率不断攀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离婚率一路猛涨,大有直逼50%的趋势。在1960年时,美国单亲儿童总数为24万左右,但到了1983年时,单亲儿童总数达到370万左右。经过短短20多年,数据增长10倍不止。 从1970年到1984年间,美国单亲母亲家庭,从550万左右猛增到990万左右,增加了80%左右。 在女权运动冲击下,美国传统世俗观念不断受到冲击,传统男女相处模型被不断瓦解。在保守派和受不了女权运动的人士看来,女权运动是整个社会的敌人。 为了反对女权,各派势力联合起来,进行轰轰烈烈的反女权宣传和各种活动。他们对各种女权活动进行猛烈抨击,认为男性和女性本身便存在生理特性的不同,应该回归到“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模型。 并且用女权主义者常用的策略进行反击,说女权运动的终点,是女性逐渐失去男性的庇护,不得不在家庭和工作中来回奔波和忙碌。对于一些没有工作能力和经验的女性来讲,女权运动不会给她们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把她们抛向市场,在自由竞争中落于下风,夺走她们在丈夫供养下做家庭妇女和母亲的权利。 女权运动会让男性不断去责任化,让一些离婚的单亲母亲生活,变得愈加困难。 如果女权运动不断进行下去,女性最终也将跟男性一样,被征召入伍,送到战场跟敌人进行军事战斗。女性在生理特征上跟男性本来便有区别,不应该从事这些活动。 凡此种种。 这些说法,赢得了一些女性群体的支持。 除此以外,反女权主义者还通过给女性设置职场障碍,来进行斗争。比如,很多公司或单位,大幅度裁减女性员工,且不招收女性员工。有些男性反女权主义者,还通过百般刁难的方式,让女性无法顺利进入职场。 反女权主义者还通过道德评价的方式,对女权主义者进行反击,比如说她们是“福利女王”,是“个人道德自律缺损”的人(感觉跟中国互联网语境下的“捞女”这个词,有点异曲同工)。 总之,女权运动者和反女权运动者之间,斗的是轰轰烈烈。 反女权运动的兴起,重挫了女权运动的发展。一是严重分散了女权运动的话语权,二是严重破坏了女权主义者的形象,很多女性开始害怕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或者跟女权主义有什么关联,三是造成了部分女性在职场生存的困难,不得不回归家庭,对男性产生更多依赖。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女权主义者在推动制定和修改法律方面,陷入了停滞。在女权运动一马平川时期,很多偏向于女性的法律被通过。但是,在反女权运动的打击下,这些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工作,陷入停滞。 再往后,很多具有一定结婚意愿和能力的欧美男性,开始用脚投票,选择外娶。他们纷纷去找那些他们认为更加传统和保守的亚洲女性,作为结婚对象,而不是选择本地白人女性。 这导致,白男配亚女,逐渐成了一个普遍现象。 在第二波女权运动之后,又出现过第三波、第四波女权运动。基调和核心诉求,其实差不多,只不过是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包装下,新瓶装老酒,借助多元互联网和技术等,开展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返回
女权和反女权
。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